又是一个学期要结束的时候了,满脑充斥着的都是论文,考试,一大堆令人头疼的问题。当你疾步穿过校园,与一个个同学擦肩而过时,你一边忙于再次确证你对难点知识的理解,一边匆忙地扫视那堆积如山的参考书中的各种结论。考试刚一结束,你几乎就已经累得在座位上虚脱崩溃了。又或者,明天即将要叫论文了,你还在电脑前疯狂的码字,整个世界都是字符在眼前飘。
不瞒大家说,星墨之前就被所谓的期末给弄得狼狈不堪,那么事情真的有那么难以解决吗?显然不是的,总是有人,快乐的享受大学生活,又在学业上出类拔萃,轻轻松松的面对一系列的论文,考试,拿着一项项的奖学金。是他们就比我们聪明吗?显然也不是这个原因,重点在于方法。
这是在一本由卡尔·纽坡特所写的《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的书中提到的几个方法,星墨我可是一个个字码下来的,希望对你会有所帮助咯。
1、一旦派给长期任务,立刻开始动手
所有大学生都畏惧长期任务,为什么?因为我们真的不谙此道。千真万确!现在的大学校园内,人人都相信:往往只需要经过一个晚上的疯狂学习,就可以完成长期任务,所以他们理所当然要遵照此法则来面对长期任务,但你不必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拖延的诱惑力的确是巨大的,但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能把它克服:一旦派给长期任务,当天就将一部分任务完成。完成这项任务不会占用你大量的学习时间,仅30分钟就已经足够了。就做些简简单单的事:在日历上把学习的时间标出,草拟一份计划,找出并浏览几本相关的书籍导言,记下一些相关的论文题目,仅此而已。
一旦开始动手,无论任务量有多少,你都会意识到尽早动手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实际上,感觉还是挺不错的。你比全班同学都快了一步,而且还毫不费劲。这种感觉棒极了。信不信由你,它实际上会促使你渴望提前完成更多的任务,直到在不知不觉中,你把所有的任务都顺利完成——而那时绝不是凌晨4点43分那个完成任务的最后时间。
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保证将长期任务准时完成的灵丹妙药。大学里大量的学习任务的确很难完成,因而你还是应该勤奋学习才行。然而,由于某种心理的因素,派给的任务在当天就完成其中一部分,在抑制拖延倾向方面有着奇迹般的作用。因此,试一试吧!没有必要让逼得你在最后一刻抓狂。少量的开始,尽快的开始吧!
2、提前两周开始复习
假设你大概需要15个小时准备一场大考,这听起来似乎还不算太糟。如果你在考试前一天9点起床,你似乎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让我们快速地做个计划,通常在一天中,我们可能会用去2个小时用餐,3个小时上课,1.5小时休息,2个小时健身,1.5个小时谈话,及2个小时做其他作业。现在,把这些都记上,如果我们在考前一天的上午9点开始学习,经过15小时的学习之后,我们大概就会到了第二天的中午!啧啧,这个效率似乎好不到哪里去哦!
现在如果我们把学习分成两天来完成,那么我们只要熬夜到每天早上5点30分就能完成15个小时的学习了。这似乎还不能令人满意。
那如果我们把学习分成三天来完成,每天凌晨的2点30分我们就可以上床睡觉了,这似乎更加合理一些。可见,尽管15个小时乍看起来似乎还不是太糟,但当我们把这时间纳入本已忙碌的计划之中时,我们就会知道在不牺牲大量睡眠和精力的前提下,要好好的准备一场考试实际所需的天数。现在,设想我们要准备两场考试,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或者同时还应写篇论文,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这样的结局可是再糟糕不过了。
做这个令人沮丧的算术题的目的就是要大家重视对大考的准备工作:你必须提前复习。你的时间安排比你想象的更加紧凑,如果你在考前几天还有大量的学习任务,你到时候就不得不做出牺牲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痛苦,一条经验之谈就是提前两周开始复习。现在,在你指控我精神完全不正常之前,听我解释:我并不是说,考前14天你就开始整天坚持不懈的学习。相反,我是建议你别再整天从头到尾不停地学习了。把这1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分成许多更加轻松容易的以一个或两个小时为单位的时段,这样你就能轻轻松松地准备这场考试了。所以,这个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把所有毫不痛苦的小时间分布在更长的时间里,也就是两周的时间里。
第一周里,大部分日子里就用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学习:制定个学习计划,在更多小时间段里专注的学习,熟悉资料,并深刻理解知识。在周末,增加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这样你就有了10个小时的复习时间,同时你仍然有7天时间学习,而每次学习也不用超过一个或两个小时的时间。考试前最后一周来临时,你每天仍应该学习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把复习巩固时间增加,按照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备考。然后,考试之前的最后两天,每天用3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将已经熟悉的内容铭记于心。等到那重要的一天来临,当你的笔触到试卷时,你将所向披靡,这场考试自然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你在备考中没有熬夜,没有经历一整天学习的折磨,也没有咖啡因导致对艺术史课本的各种幻觉。
提前两周复习乍听起来也许真的有点疯狂。但是,一旦意识到你只是把必做之事分开来做,而任务总量并没有增加,你渐渐就会明白,这个方法对备考来说不仅简单而且非常有效。如果你担心自己缺乏意志力,做不到尽早开始,那请你就试那么一次。在你还没有被众多其他任务淹没的学期里,试着这样备考一次吧!一旦你尝到了轻轻松松准备考试的乐趣,我担保你会有所转变的。
3、用三天时间完成论文
大学里通常有两类论文:长论文和短论文。长论文常常是各种研究型的文章。写这类文章非常费时,因为你必须搜索原始资料,概括原始论点,并得出更为复杂的新论点。这类文章的确难写。很抱歉!(如果需要关于如何降低它们的难度的指点,参阅前面“一旦派给长期任务。立即开始动手”。)幸运的是,在大学里,大多数论文要求的都是短论文。它们有的确实短小(2~4页),有的不算很短(5~10页),有的还十足的可恶(11~20)页。先不管这些论文的长度,写论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你通常只有一到两周时间去完成它们,而且通常还涉及到课堂上和阅读中的内容(并不涉及原始资料)。这类论文是普通文科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应该掌握它。
有一条实用的法则指出,你通常应该用三天时间完成短论文。这倒不是说你在论文上只需花上三天的时间就行了,而是说用三天的时间实际写出一篇论文。在你手指第一次接触键盘之前,你应该把所有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好:重温你的阅读资料和笔记,想好你要表达的内容,把所有的要点列成提纲,像水晶般清澈明白地把你的论点记下,并把你需要引用的资料准备妥当。这个步骤非常容易,比起实际的写作过程,论文资料的准备过程显得更为轻松。而且,相对于段论文来说,你所涉及的内容并不是你闻所未闻的内容,所以,这个准备工作只需稍作努力就可以完成了。
一旦你把论点和和论据都组织妥当,接下来就用三天时间来完成你的论文。没错,就是三天。第一天是最难的。如果可以的话,就把这一天定在周末,或是任务不多的日子。第一天时,要尽可能充实你的提纲,草拟出一份论文的初稿,把你所有的观点都记录下来。当然拟定这份初稿一定会耗费一些时间,因为你必须一边思考一边组织。这份稿子可能会很长,也许会超出规定的页数,但不用担心,因为长度好把握。此外,也不用担心这篇文章的用词是否精准和完美,因为这一点可以在后面弥补。目前,你只需要把你的观点连贯顺畅地记录下来即可。
与第一天相比,第二天就显得轻松多了。重新回顾那份冗长的初稿,组织好语句使他们更加紧凑,把多余的论据砍掉,在论证不足的地方补充论据。第二天的目标就是把你的文章缩减成精炼朴实的论文,使得句句掷地有声,毫无虚言,这时候不用理会语法是否错误,句型结构是否严谨等繁枝细节的问题。这一天,只要把论文修改得更具说服力就行了。
最轻松的第三天终于来了。这一天再次浏览一遍你的论文,在论证仍显薄弱的地方完善论证的细节,确保所有的论据都清楚明了地围绕和支持论点。仔细地检查,要保证所有的句子都通顺流畅,所有的论点都逻辑分明,并找出余下的所有语法错误。接着,再重新检查导言和结论部分,确保这部分与论文的最后格式完全吻合,然后就把论文打印出来,再用铅笔修改论文两次以上。这样做是因为,在检查电脑屏幕里阅读文本时,你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漏掉一些愚蠢的错误。最后,浏览全文,确信引文的格式正确无误,如果需要的话,再给论文加上一张封皮,并检查每页的页边是否整齐,以及是否满足教授提出的其他有关论文细节方面的要求。
学生们时常会力图把这三天合为一天,这可是个糟糕透顶的主要。把这三天的紧张活动合并为一天完成,不仅让人筋疲力尽、痛苦万分,而且写出来的论文也是流水账式的。初稿完成之后,再把这篇论文重新整理两次,这样一来,你才能把它雕琢成能轻松取得A等的好成绩的完美论文。请注意,这个方法写论文虽然不一定比传统的写作方法更花时间(一天12小时的马拉松式的写作相当于第一天花6个小时,第二天4个小时,第三天2个小时),但它的效果却好得多。
但是,这个三天法则也有例外的情况。当需要写上述“可恶”的短论文(15页以上)时,三天时间也许不够用,但是,把任务分成三大板块来完成的理念仍然适用,现在只需把这几个板块的规模扩大就可以了。例如,如果要写的论文篇幅很长,你就可以把拟定初稿的阶段延长到三天以上,论文修饰阶段列为两天以上。反正关键是,别忘了要时常把论文的写作过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在学习上,成功的学生并不比他们的同学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他们只是更巧妙的利用了学习时间而已。投入三天时间完成小论文吧——你的大脑、你的身体以及你的教授都会为此而感谢你的。
4、快速开始,缓慢结束
学生们在写论文、备考、做研究、提出申请,或担负其他重大任务时,通常采取的策略就是:推测出那个能保证任务在最后期限前完成的最迟动手时间。这种方法一般就形容为“缓慢开始,快速结束”。你大概对这个让人紧张压抑的理论的危害也有所了解,它主要就是会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加重你的紧张和忙乱。但仍有许多学生不明智地采用这个方法,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之中这么多人在大学里失败的原因。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别的选择。1、一旦派给长期任务,立刻开始动手;2、提前两周开始复习3、用三天时间完成论文。然而,这种思维模式在学生中是如此根深蒂固,危害如此严重,以至于完全有必要提出一个独立的法则。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你必须摒弃“缓慢开始、快速结束”的思维模式,改用“快速开始、缓慢结束”的方式来完成所有的任务。虽然这里的改动很细小,但产生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的。
以为你所属的协会筹款方案为例。如果你有两周的时间去拟定方案,那就计划在第一周结束之前完成大半部分。如果你打算去春游,那就在出发前一天的上午把行李准备好,不要拖到晚上。如果你要准备一场大型课堂讲座,在讲座召开的前几天就要做好准备。无论完成大人物还是小任务,都要养成快速开始、缓慢结束的习惯。如果你尽快地完成了大量任务,你生活中的紧张忙乱就会大大减少。目前,许多学生逐渐在学习中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如果你现在就试上一试,你的收获就会比原来更多。
深圳花店
要想写好论文,要博学多才呀
north face sale
这个的确很烦 还好我毕业了!
clinique倩碧
支持。
nivea for men
博主博客不错,关注下。
银杏
还好,不错,俺来过了。
山东银杏树价格
拜读了,真不错。
购物城
有空来看看a.zc999.net给点建议。
匿名
快疯了是真的。
星。墨
忙疯了也要知道为自己减压
The North Face
结束了
美女图片
快速开始,缓慢结束
是一种煎熬·········
星。墨
是啊,我也在学习中